
黄帝内经曰:春夏养阳,秋冬养阴。2023年2月4日立春,兔年真正开始了,春天来了,气候逐渐变暖,气血活动也随之加强,人体新陈代谢活跃起来。对此变化,健康的人能够很快适应,体弱多病者以及老人和孩子则易产生不适应症,使旧病复发或病情加重,因此春季在疾病的防治上要早做准备。
春季养生首先要养肝。四季之中春属木,五脏之中肝属木,因而春气通肝,加强对肝脏的保健正当其时。肝为五脏之一,具有调节气血,帮助脾胃消化食物、吸收营养的功能以及调畅情志、疏理气机的作用。因此,春季养肝得法,将带来整年的健康安寿。
春季肝气旺盛而升发,人的精神焕发。肝气升发太过或是肝气郁结,都会损伤肝脏,到夏季就会发生寒性病变。因此,顺应天时变化,对自己的日常饮食起居及精神摄养进行相应调整,做到“未病先防”。
春气内应肝,阳气升发,肝气、肝火易随春气上升,而肝阳旺盛,易导致高血压、眩晕、肝炎等疾病。肝气旺盛也使得人的精神情绪随之高昂亢进,使原有精神分裂症、躁狂症等疾患的人易因天气的变化而出现激愤、骚动、暴怒、吵闹等状态。
在饮食方面,应多吃些温补升发阳气的食物,如:葱、姜、蒜、韭菜、芥末,豆芽等。此外,饮食中应少吃性寒食品,如:黄瓜、茭白、莲藕等,以免阻止阳气生发。

其次春季多风,风邪为百病之长,具有善行而数变的特性,是春季疾病外感的主要因素,可引发各种传染性、流行性疾病,如感冒、白喉、猩红热、麻疹、流脑、水痘、扁桃体炎、肺炎等,所以春季要谨防流行病。
春季是冬夏转换交替的季节,冷暖气流互相交争,时寒时暖,乍阴乍晴,天气变化无常。气候的不稳定,使对气候敏感的人有诸多不适应,敏感之人要注意起居调摄,因此民间有“春捂秋冻”之说。
光明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中医主治医师 吴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