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讲堂

网站首页 > 便民服务 > 健康讲堂 > 正文

海医专家带您认识大肠癌

发布:浏览量:时间:2023-08-01 12:21

大肠癌是常见的消化道肿瘤,可发生在结肠的任何部位,为结肠癌和直肠癌的总称,大肠癌是指大肠粘膜上皮在环境或遗传等多种致癌因素作用下发生的恶性病变预后不良。

病理类型以腺癌最为常见,极少数为鳞癌。在我国,以直肠癌最为常见,其次是结肠癌(乙状结肠、盲肠、升结肠、降结肠及横结肠)。发病率排在所有恶性肿瘤的第三位,仅次于肺癌和胃癌,也是第二位最常见的恶性肿瘤死亡原因。在我国大部分省市死亡率占全部恶性肿瘤死亡率的4到5位,且近年来有上升趋势。其发病率随年龄而增长,从40岁开始上升,60岁-75岁达到峰值。由于癌痛生长速度缓慢,在其达到产生症状、体征之前要经过相当长的时间,早期不易引起注意。

大肠癌是一种相对来说,恶性程度比较低的肿瘤,也就是说,大肠癌是生存率比较高的肿瘤。在美国,大肠癌总的5年生存率为61%,也就是说,超过60%的患者,可以存活超过5年。在进行根治性治疗的情况下,如果在术后五年未发现复发和转移,则基本可称为治愈。

一、病因

一般认为是多种致病因素协同作用的结果。(1)遗传因素:约占20%的大肠癌患者中遗传因素可能起重要作用。(2)良性病变恶变:一些良性肿瘤如息肉、腺瘤可能发生癌变;肠炎性疾病和慢性刺激如病变广泛的溃疡性结肠炎、血吸虫卵、慢性憩室炎及久治不愈的肛瘘可诱发癌变。所以饮食被认为是极为重要的因素。(3)饮食因素:高脂肪、高蛋白、低纤维素食品可增加大肠癌的发病率,油炸、煎烤食品、腌制品中含有致癌物,其它某些微量元素缺乏,可能也增加大肠癌的发病率。

二、临床表现

早期大肠癌可以无任何症状,随病情发展依其病变所在部位,产生不同的临床表现:(1)排粪习惯与粪便性状的改变:常为最早出现的症状,即原有规律排粪的人变成无规律性,出现便秘或便次增多,粪带血及粘液;直肠癌还会有粪条变细,肛门坠胀痛感,里急后重,便不尽感。(2)腹痛:腹痛为定位不确切之隐痛或腹部不适,胀气等。(3)腹腔内肿块:可扪及质硬,表面不光滑,活动度不大之肿块。(4)中晚期有消瘦,贫血以及急、慢性肠梗阻。

三、筛查

“一般人群”筛查:(1) 大肠癌筛查从45岁开始,无论男女,每年1次大便隐血(FOBT)检测,每10年1次肠镜检查,直到75岁;(2) 76~85岁,体健者、预期寿命在10年以上者,可继续维持筛查;(3) 85岁以上,不推荐继续筛查。

“有大肠癌家族史”直系亲属筛查:(1) 1位一级亲属患有明确高级别腺瘤或癌(发病年龄小于60岁)、2位及以上一级亲属患有明确高级别腺瘤或癌(任意发病年龄),40 岁开始(或比家族最小发病者发病年龄小10岁开始)筛查,每年1次FOBT检查,每5年1次肠镜检查;(2) 有一级亲属家族史的高危对象(仅1位,且发病年龄高于60 岁):40岁开始筛查,每年1次FOBT检测,每十年一次肠镜检查。

四、诊断

当怀疑本病时应到医院做如下检查:(1)大便隐血化验。(2)癌胚抗原检测。(3)纤维结肠镜检查。(4)病理诊断。(5)腹部CT。

五、治疗

1、外科治疗:大肠癌的唯一根治方法是早期切除癌肿。探查中如发现已有癌转移,但病变肠曲尚可游离时,原则上即应将大肠癌切除,以免日后发生肠梗阻;另一方面,癌肿常有糜烂、渗血或伴有继发感染,切除后能使全身情况获得改善。对有广泛癌转移者,如病变肠段已不能切除,则应进行造瘘或捷径等姑息手术。

2、化学药物治疗:大肠癌根治术后,仍有约50%病例复发和转移,主要是手术前未能发现隐匿转移灶或术中未能将病灶完全切除。因此在剖腹手术前,先进行肿瘤肠腔内化疗或直肠癌术前灌肠给药,可阻止癌细胞扩散,杀伤和消灭癌细胞。术后继续化疗,有可能提高根治术后的5年生存率。也可以用来减少肿瘤复发的机率,姑息性化疗用于晚期肿瘤(扩散到机体的其他部位)的治疗。

3、放射治疗:通常作为手术和化疗的附加手段,以减少肿瘤复发的机率.疗效尚不满意,有人认为:①术前放疗可使肿瘤缩小,提高切除率,减少区域性淋巴转移、术中癌细胞的播散及局部复发; ②术后放疗:对手术根治病例,如肿瘤已穿透肠壁,侵犯局部淋巴结、淋巴管和血管,或外科手术后有肿瘤残存,但尚无远处转移者,宜作手术后放疗;③单纯放疗:对晚期直肠癌病例,用小剂量放射治疗,有时能起到暂时止血、止痛的效果。

4、冷冻疗法:冷冻疗法是采用制冷剂液态氮,通过肛门镜充分暴露肿瘤后,选用大小不等炮弹式冷冻头接触肿瘤组织,可有效地杀伤和破坏肿瘤组织。在中晚期病人不能手术时,酌情采用,可减少病人痛苦,免于作人工肛门,配合化疗能获满意疗效。

5、对症与支持疗法:包括镇痛与补充营养等。

6、中药制剂:随着中医的进步,中药工业的科学成熟,中药已经不再局限于汤剂,更多新型的中药制剂的出现,为更多病人带来了福祉。

六、预防

预防大肠癌应做到以下几点:(1)首先要有良好的饮食习惯,不要偏爱三高一低,即高热量、高脂肪(油)、高蛋白(肉类)、低纤维素,少吃烧烤、煎炸及高脂油腻食物;多吃粗粮、蔬菜等含纤维素多的食物。(2)要保持大便通畅,粪便中有许多有害致癌物质,若长期居留,对大肠癌的发生会起到推波助澜的作用。(3)预防肠道疾病,积极治疗癌前疾病,如克罗恩病、溃疡性结肠炎、便秘、血吸虫病及息肉样溃疡。(4)发现大便习惯、次数、性质改变,大便表面附着血液及粘液或脓血,腹部隐痛、便意频繁、进行性贫血、无原因消瘦等蛛丝马迹应及时看医生。(5)高危人群定期普查,如有家族大肠癌史者,有腺性息肉,长期慢性结肠炎,40岁以上中老年人出现原因不明大便异常者,应及时进行大便潜血及脱落细胞检查,若为阳性需再做电子结肠镜检查。(6)寻找适合自己的锻炼方式,增强体质,提高免疫力,自我放松,缓解压力,保持良好的心态。(7)世界卫生组织提出了预防大肠癌的健康十六字方针,即“合理膳食、适量运动、戒烟限酒、心理平衡”。

(胃肠外科(烧伤整形外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