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随着我国产业结构的调整和开放,经济快速发展,职业病危害问题不断出现,其中职业性噪声聋已成为严重危害劳动者健康的职业危害之一。
职业噪音(噪音刺耳,谨慎点开)
职业性噪音聋是指在工作中长期接触噪声环境而产生的一种缓慢的进行性听力损失,是我国法定职业病的一种,其主要特点如下:
1.听力下降:听力下降可逐渐加重,在早期一般是轻度或中度听力损伤,晚期则会出现重度或极重度听力损伤。听力下降的程度与噪声的强度、接触噪声的时间以及个体差异有关。
2.听力损伤与噪声环境密切相关:职业性噪声聋主要发生在噪声环境下工作的人员,常见于矿山开采、制造业、纺织业、机械加工等,且听力损伤的程度与所处的噪声环境密切相关。
3.无特效治疗方法:噪声所致的听力损伤是一种不可逆转的永久性损伤,目前尚无特效治疗方法,主要是采取听力保护措施,避免进一步损伤。
劳动者的听力损伤是悄悄发生的,而且两个耳朵同时受影响,因为它先损伤的是高频听力,不影响日常对话,所以早期没有感觉。而到了中后期,耳聋产生以后,难以逆转,难以治疗,严重影响劳动者的生活。
职业性噪音聋关键在预防
—、控制噪声源。
二、控制噪声传播,车间合理布局采取屏蔽措施。
三、减少暴露时间,休息时尽量在没有噪音的区域。
四、个体防护佩戴耳塞、耳罩等。
五、定期职业健康检查,早体检,早发现,早干预。
六、用人单位要依法防治职业病,切实关爱劳动者。

(保健医学科 李艳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