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动态

网站首页 > 新闻动态 > 新闻动态 > 正文

微创拆“弹”!神经外科经导管颅内动脉瘤弹簧圈栓塞术解除患者危机

发布:浏览量:时间:2025-04-22 14:41

近日,海滨人民医院神经外科在多学科团队的配合下,成功完成一例全麻辅助下动脉瘤弹簧圈栓塞术,拆除患者颅内“不定时炸弹”。动脉瘤栓塞手术技术难度大、风险高,该手术的成熟开展也标志着医院在脑血管微创介入治疗水平上迈上新台阶。

该患者50岁,毫无征兆地突发剧烈头痛。头CT检查显示,蛛网膜下腔出血,考虑动脉瘤破裂,需要尽快手术。但比较棘手的是,患者肾功能衰竭,长期腹膜透析,术中造影剂的使用会加重病人肾脏损害。病情复杂,给手术带来了巨大的风险。

神经外科赵彦标副主任团队立即组织术前讨论,联合麻醉科、放射影像科、介入室、肾脏病科、重症医学科,对患者进行全面评估,做足手术准备。手术中,在全麻气管插管下,经右侧股动脉穿刺进行全脑血管3D造影检查。结果显示前交通动脉瘤,形态不规则,向前上、后下分别发出子囊。面对患者基础疾病重且复杂、动脉瘤宽颈、多子囊、血管条件差等重重挑战,手术团队沉着“应战”,采用“瘤颈保护+逐级填塞”技术,医生精准操控可调弯微导管突破迂曲血管,在瘤颈保护下成功置入弹簧圈,实现瘤腔致密栓塞。术后48小时,患者已能正常交流。

此次手术的圆满成功,得益于各团队的高效配合,借助多模态影像融合技术,医生精准评估动脉瘤形态与载瘤动脉条件,术中电生理监测,降低手术风险,彰显了多学科协作的优势。海滨人民医院开展脑血管介入治疗20余年,以“小创伤解决大问题”,用精准微创为危重患者解除风险。目前已常态化开展全脑血管造影术,颅内动脉瘤支架辅助弹簧圈栓塞术,急性脑梗死动脉机械取栓术,颅内动脉、颈动脉及椎动脉狭窄球囊扩张支架植入术等手术,切实提升了为辖区脑血管病患者的健康保驾护航的能力。

知识链接

脑动脉瘤,一旦破裂可引发致命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死亡率高达30%—40%。传统开颅夹闭手术创伤大、恢复慢,而随着神经介入技术的发展,“介入弹簧圈栓塞术”以其微创、安全、高效的特点,成为挽救患者生命的重要选择。

一、技术原理与核心优势

介入弹簧圈栓塞术是一种微创的神经介入手术,通过股动脉穿刺,在DSA(数字减影血管造影)实时引导下,将微导管精准置入动脉瘤腔内,逐层填入铂金弹簧圈,利用机械填塞与血栓形成双重机制阻断血流,最终实现动脉瘤闭塞,阻断血流进入瘤腔,从而防止动脉瘤破裂或再破裂。

二、适应症

破裂动脉瘤:预防再出血(如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

未破裂动脉瘤:高危动脉瘤(如形态不规则、体积较大、位于易破裂部位)。

患者因素:不适合开颅手术(如高龄、基础疾病多、动脉瘤位置深或复杂)。

(麻醉科 张洪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