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9年,在时任卫生部部长陈敏章、中华口腔医学会创会会长张震康教授等多位专家推动下,多部委联合签署确定每年9月20日为“全国爱牙日”——这是第一个以预防牙病为目标的全国性节日。第一个“全国爱牙日”主题为“人人刷牙,早晚刷牙,正确刷牙!用保健牙刷和含氟牙膏刷牙。”此后35年间,每年的“全国爱牙日”都成为我国口腔疾病防治工作的一个重要阵地,在推动公众养成良好口腔卫生习惯起到重要作用。
广泛动员社会力量、普及口腔疾病防治知识,为全民增强口腔健康观念和自我口腔保健的意识,建立口腔保健行为,从而提高全民口腔健康水平。世界卫生组织也曾对中国牙病防治工作的“中国模式”大加赞扬,并向发展中国家推广。继“爱牙日”的创立之后,全国“爱眼日”、“爱耳日”等也相继涌现。
2023年9月20日是第35个“全国爱牙日”。为进一步提升人民群众的口腔健康素养水平,促进形成良好的口腔健康行为,提高全社会对口腔健康的认知和关注,营造出“口腔健康、全身健康—关爱老年口腔、乐享健康生活”的主题活动氛围。海滨人民医院呼吁社会大众积极了解口腔健康知识,形成良好的口腔健康理念及口腔保健习惯。

一、维护口腔健康,促进全身健康
口腔健康与全身健康息息相关。口腔健康是全身健康的重要组成部分,龋病和牙周疾病是细菌感染性疾病,可危害全身健康,影响生命质量。
全身疾病对口腔健康的影响也不容忽视,一些全身疾病可在口腔出现相应表征。例如糖尿病与牙周疾病密切相关、相互影响。因此,要做好口腔健康护理,积极治疗全身性疾病。
二、坚持早晚刷牙,选用牙间隙清洁工具
人老掉牙不是必然规律。老年人只要口内还有牙齿,就应每天早晚刷牙,晚上睡前刷牙更重要。刷牙时不可大力横刷,以免损伤牙齿和牙龈。
老年人需根据牙缝大小选用邻面清洁工具。牙龈萎缩不明显者,可选用牙线。牙龈萎缩、有明显牙缝者,可选用牙间隙刷,并根据牙缝大小选择不同型号,使用时不要勉强进入,以免损伤牙龈。
三、假牙也需要每天彻底清洁
无论种植牙、固定假牙、或活动假牙,都和天然牙一样每天需要清洁维护。种植牙和固定假牙不可摘戴,周围可能存留食物残渣及细菌,需刷牙并配合使用牙间隙刷和冲牙器等。
活动假牙需在每餐后摘下清洁,用软毛刷清洗干净。睡前应摘下活动假牙浸泡在冷水中,或用假牙清洁剂浸泡,第二天晨起后清水冲洗干净后再戴上。
四、局部用氟,合理膳食,预防根面龋
老年人多有牙龈萎缩、牙根暴露,由于唾液减少、清洁不到位,牙根处容易发生龋病,即根面龋,是老年人常见口腔疾病之一。预防根面龋可采取局部用氟方法,如使用含氟牙青刷牙,定期到医院接受牙齿涂氟等;合理膳食,控制甜食摄入总量和频率,多吃新鲜蔬菜与水果。出现根面龋应及时治疗。
五、关注牙龈出血和牙齿松动,预防牙周疾病
牙周疾病是导致牙齿缺失的主要原因。如果牙齿清洁不到位,会有牙菌斑堆积,久而久之,牙龈发炎,牙槽骨吸收,牙齿松动,最终脱落。
如果老年人有牙龈红肿出血、口腔异味、牙齿松动与移位等问题,需要警惕,应及时就诊,积极治疗牙周疾病,尽量保留秀然牙。
六、拔除无法保留的牙齿,及时修复缺失牙
老年人如果有无法保留的牙齿应及时拔除,如残留的牙冠、牙根,或特别松动的牙齿,否则轻者影响口腔功能,重者引起全身感染,影响生活质量。
老年人牙齿缺失后要及时修复,以维持牙列完整,恢复口腔基本功能,一般在拔牙2一3个月后进行修复。修复缺失牙的方法有活动修复、固定修复、种植修复。
七、关注口腔黏膜变化,防治发生口腔癌
老年是口腔黏膜疾病高发年龄,老年人应该关注口腔黏膜变化,发现口腔内有两周以上没有愈合的溃疡,口腔黏膜有硬结、白色或红色斑块等异常表现后要及时就医。如果口腔黏膜长期收到不良刺激或有烟酒嗜好,容易发生口腔白斑甚至口腔癌。因此,应早期预防,戒除烟酒嗜好,不嚼槟榔。
八、每年进行口腔健康检查,至少洁牙一次
老年人口腔疾病的患病率高、发展速度快、自我修复能力弱。因此,老年人需要每年至少进行一次口腔健康检查,提倡每年洁牙一次,有利于早发现、早治疗口腔疾病。医生还会根据情况,采取适当的预防措施,防止口腔疾病发生、控制口腔疾病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