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一场惊心动魄的生命接力在海医医疗集团上演。从太平镇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初诊,到海滨人民医院介入导管室成功开通堵塞的心脏血管,全程仅用时40分钟!这远低于标准的“门球时间”(Door-to-Balloon Time),为一名急性心肌梗死女患者赢得了最宝贵的生机。这场高效救援的背后,是海医医疗集团常态化协同机制和胸痛中心救治网建设的强大支撑。
当天,太平镇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刘月伟医生接诊了一位当地中年女性患者。患者入院时手捂胸口、大汗淋漓,“心前区剧烈疼痛”的症状让他高度警惕。刘医生迅速完成心电图检查,并立即上传至“海医集团胸痛中心建设管理群”。
“急性下壁心肌梗死!情况危急!”海滨人民医院心脏内科刘革铭副主任看图后意识到患者的危重。一边电话指导社区医护人员紧急处理,启动120急救转运程序。同一时间向海滨人民医院急诊、介入导管室团队发出指令,全员进入“战斗状态”,严阵以待。

当救护车抵达海滨人民医院时,胸痛中心团队早已等候在急诊门口。紧急评估确认需立刻手术后,患者绕行所有传统环节,通过胸痛中心专属绿色通道,直接送至介入导管室。造影结果证实了最初的判断:患者冠状动脉多支病变,最关键的右冠状动脉已完全闭塞!患者随时有生命危险。手术团队争分夺秒,精准快速地为患者实施冠状动脉支架植入术(PCI)。当导丝通过,支架精准释放,血流瞬间恢复通畅——患者持续数小时的胸痛即刻缓解。术后仅住院3天便康复出院。

这场成功的“生命竞速”,绝非偶然。据悉海滨人民医院2016年通过国家基层胸痛中心验收,海医医疗集团成立后,医院深耕区域协同救治,推进资源下沉,安排专科医生定期到太平镇等社区坐诊、带教,提升基层医生的早期识别和应急处置能力。并召开集团内部胸痛中心联席会议,梳理流程、解决问题,着力打造“社区识别—信息传递—专家响应—转运对接—绿色直达”的胸痛协同救治网络。医院也将持续优化环节,让这张覆盖新区南部区域的“胸痛急救网”更加灵敏、强韧,为胸痛急症患者点燃生命的希望。
(放射影像科 王明亮 王印齐 )